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動, 工程監理在中國發展迅速,工程監理公司數量從1989年的52家增加至2000年的5123家。工程監理制度的實施, 直接導致質量提高, 成本降低以及工期縮短。
在建設市場上, 由于監理制度的實施, 工程項目建設的管理體制已變為由業主方、監理單位與承建商共同管理的體制, 而業主方、監理方和承建商已發展成為建設市場上的三大主體。其中, 業主的地位是最重要的 。而這樣一種市場地位的不平等, 勢必對監理市場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。?????
第一, 從契約關系的角度看,監理方是受雇于業主方的, 監理方更多地是扮演給業主方打工的角色。
第二、建設工程監理規范條款具體表現為:工程監理的工作范圍主要局限于工程建設的施工階段(含保修階段) , 而這并不是全方位、全過程的工程項目管理。這直接導致了業主需要設置隸屬于自己的工程項目管理部門, 并派出人員直接參與施工現場管理工作; 進而導致了工程監理機構事實上從屬于業主, 駐地工程監理機構不得不服從于業主方人員的管理。
第三, 1996年國務院發布質量振興綱要第十九條:工程項目建設中實行項目制、招標投標制、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。如果離開了業主責任、招標承包和合同管理, 工程監理就
會失去存在的基礎和意義。所以, 建設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僅有賴于工程監理水平的提高, 也與業主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。
第四, 工程監理的理論職能應該有4項: 投資(成本) 控制、質量控制、工期(進度)控制和合同管理。但是, 這4項職能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, 僅僅能夠做到質量控制, 而投資(成本)工期(進度)控制受雇主的認識及承包商的素質影響較大, 合同管理基本上不在監理工程師的工作范圍之內。所以,在工程建設的舞臺上, 監理單位逐漸淪為建設單位、設計單位、施工單位三大主角插科打諢的可有可無的小角色。
基于以上論述, 可以看出業主對監理企業的影響有其必然性,
國內學者對中國的監理市場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:無論是甲級監理企業、乙監理企業還是丙級監理單位, 實際到位的監理費率并沒有太大的差距, 在收費上都處在低水平的層次上, 與政府頒布的取費標準相比, 仍存在較大差距。所以, 對監理企業來講, 由于業主的購買不足, 監理企業出售的監理服務也是不夠的。前面已經講過, 工程監理的工作范圍主要局限于工程建設的施工階段(含保修階段)。由于監理服務的交易量低于社會最優水平, 施工階段(含保修階段)的工作就難以保質保量地完成, 這最終必然會導致監理企業面臨更高的風險。
據此, 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。由于業主愿意支付的價格低于社會最優價格, 所以業主購買到的監理服務的數量(或質量)必然少于社會最優數量(或質量)。對監理企業來講, 由于業主購買的監理服務的數量或質量的下降, 其所提供的監理服務的數量或質量必然下降。